第三届亚洲植物多样性编目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11月25日至26日,第三届亚洲植物多样性编目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成功举办。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阿曼、以色列和中国等7个国家15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线上参会50余人,其中,印度和以色列专家通过线上平台参会并作报告。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主持,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Mapping Asia Plants, MAP)的背景、目标及已取得的成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杨文强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会议聚焦不同尺度上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分布格局、植物志编研、植物数字化信息以及濒危植物保护等议题。在区域尺度上,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Komiljon Tojibaev院士、海南大学王华锋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分别对中亚、热带岛屿和泛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现状、物种组成及植物志编撰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植物物种地理分布信息和区域植物志缺乏的问题。在国家尺度上,国家植物园首席科学家马金双研究员概述了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历史、现状和挑战。植物研究所孙静博士与缅甸籍博士生Thant Sin Aung分别探讨了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植物多样性及其驱动机制。印度植物调查局Dinesh Kumar Agrawala博士在线分享了印度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志的研究、撰写历程与现状。
  在植物数字化信息方面,江西省庐山植物园王利松博士评估了温带亚洲植物多样性的数字化信息,指出植物数字化数据尤其在空间分布、时间序列和系统发育等层面存在大量缺口。以色列耶路撒冷植物园Ori Fragman Sapir博士在线介绍了中东地区植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与标本数字化现状,强调了数据共享和缺口弥补的重要性。植物研究所刘慧圆博士介绍了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在线共享平台馆藏植物标本数字化流程及共享服务。情报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许哲平博士则向与会者展示了如何从生物多样性研究材料中应用大型语言模型提取地理信息的工作流程及具体示例,为植物多样性信息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语言难题提供了指导。
  亚洲濒危植物物种格局与保护方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IUCN SSC)中国植物专家组主席、植物研究所覃海宁研究员评估了中国濒危植物的现状,并指出植物红色名录数据库更新的重要性。阿曼环境管理局Thuraya AL Sariri博士则介绍了IUCN SSC西亚阿拉伯植物专家组的使命与愿景,并分享了部分阿拉伯地区特有植物物种现状的评估成果。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局生态学与民族生物学研究中心Iyan Robiansyah博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濒危植物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周丽靖博士在线报告了亚洲国家植物灭绝风险和威胁,特别指出树冠覆盖变化与城市化是关键影响因素。
  Plant Diversity of Central Asia主编Sergey Volis博士展示了稀有葱属物种在中亚山区的栖息地分布,为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俄罗斯科学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所长Mariia Kriukova博士强调了特别自然保护区在保护阿穆尔河流域植被多样性中的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徐靖博士还详细介绍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其在中国的执行情况。
  此外,MAP项目组成员分别对北亚、东北亚、中亚、西南亚、南亚、东南亚共6个亚区各国植物志编研、维管植物科属种丰富度及分布格局,数据集更新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汇报。并展示了MAP取得的最新成果。MAP整合了来自48个国家/地区的100,000多种植物、建立了包含105万条亚洲植物名称记录和840万条分布记录的亚洲植物物种数据库,并编纂出版了5本植物名录书稿、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Plant Diversity,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和 Plants 等期刊上发表了11篇研究文章。
  MAP项目成果之——亚洲各亚区物种数目统计情况

亚区

  总种数/

  属数/

  科数/

  中亚

  9643

  1198

  139

  东亚

  40780

  3376

  338

  北亚

  6459

  1151

  162

  西南亚

  21319

  2547

  225

  南亚

  34201

  4038

  340

  东南亚

  65464

  4578

  382

  会议期间,马克平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Komiljon Tojibaev、俄罗斯科学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所长Mariia Kriukova和IUCN SSC西亚阿拉伯植物专家组主席Thuraya AL Sariri代表双方机构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承诺各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围绕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数据共享,开展合作交流。
  最后,马克平进行了会议总结,向参会代表的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将是未来植物多样性研究工作新的起点,呼吁各方积极整合资源,通过人员交流、举办多边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亚洲各个国家间的合作与数据共享,共同推动亚洲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The Alliance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Organizations, ANSO)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