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3年3月30日,CForBio讲坛第三十二讲成功在线举办。本次讲坛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浙江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协办。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主持了讲坛,200多人参会。来自加拿大农业及其食品协会的Cameron Wagg教授和厦门大学的陈宇新副教授围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展开讨论。
  Cameron Wagg教授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重要性,然后通过4组相关的实验进一步说明。第一,通过逐一减少不同粒径土壤微生物(线虫、真菌、细菌)的控制实验来说明土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性;第二,通过长期草原植物多样性实验(耶拿实验)60个植物种4个功能群的17年生物量结果检验了生物多样性影响生产力的长期效应,揭示了互补效应和物种异步性是植物多样性长期维持高生产力的主要机制;第三,基于极限相似性假说,测定了植物的空间性状(叶面积、植物根、植物冠层)和时间性状(物候),阐明了如何通过植物性状预测生态系统功能;第四,通过具有不同物种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在干旱实验中的表现,证明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对干旱具有更高的抵抗力和恢复力。Wagg最后指出,土壤多样性和植物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未来要更多探讨如何将这些生物多样性理论应用到农业生态系统,以更好地预测农业生产力,并使农业生态系统在未来更具抗压性。
  陈宇新副教授从物种灭绝次序和群落演化两个角度探讨植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生产力。他首先简单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实验的历史,从典型BEF实验中提出非随机灭绝实验的新研究途径,在BEF-China为实验平台,设计了随机、比叶面积、演化特异性、稀有度和1/科属丰富度不同的灭绝情境,并对比叶面积和演化特异性两个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物种丰富度和森林生产力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物种相互作用网络的新机制框架,即在植物多样性高的群落,灭绝物种相互作用是大量降低生产力的机制。他从1994年美国长期施肥实验遭遇的一次极端干旱事件引出了长期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缓解效应可持续如何的科学问题。他利用8年干旱历史和正常气候条件下植物跨代实验,研究了单种和混种情况下群落对新的干旱的抵抗力、恢复力及弹性,发现了植物群落适应极端气候下种间互补性的跨代效应的新机制。陈宇新最后指出,今后更需要通过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去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以及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更好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