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2018年8月15-17日,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部委高校、研究所、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的共6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报告有郭华东院士的“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桂建芳院士的“鱼类及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多样性与可塑性”、张偲院士的“南海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吉喜研究员的“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生态廊道构建技术与设想”、雷富民研究员的“鸟类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前景”、孔宏智研究员的“花的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马克平研究员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张健教授的“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研究:人类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会议收到172篇论文摘要,设立12个专题,共有182个口头报告创历届之最。
参会代表围绕森林、草原、城市、海洋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群,以及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动植物保护、全球变化影响、生物地理和自然杂交等生物多样性议题,通过200个专题报告,交流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进展。除此之外,本届会议还有几大亮点:首次进行网络直播,开幕式当天点击1.5万人次;首次运作远程前沿报告会,连线美国进行现场报告;首次开办无人机培训班;平行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论文写作论坛、编委座谈会、大样地项目讨论会等多种类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