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CForBio讲坛第四十三讲成功在线举办。本次讲坛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浙江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协办。讲坛由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主持,报告人为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Scott L. Collins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雒文涛副研究员,共有220多人参会。
Scott L. Collins教授的报告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两个关键概念:种间同步性和功能敏感性。他首先介绍了种间同步性的概念,即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否同步,以及同步性如何影响群落稳定性。接着,他引入了功能敏感性的概念,即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他指出,高敏感性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而高同步性可能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Cedar Creek和Yena实验以及在蒙古进行的长期监测的案例分析,Scott发现在高生物多样性的实验中,敏感性反而显著增加,与预期和假设相反。此外,同步性与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Scott呼吁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加深入地探索这些问题,并寻找能够解决这些看似矛盾概念的方法。
雒文涛副研究员首先深入介绍了中国草原的基本状况,并强调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性以及面临的挑战。他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目前约70%的中国草原正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这种草原退化的现象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极端干旱事件的强度和频率逐年增加,被认为是草原退化的主要诱因。这些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事件加剧了草原退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了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雒文涛提出并采用了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专注于探索草原植物群落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和应对策略。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控制实验,他深入研究了植物对干旱的响应机制。通过调查生物量、物种组成以及植物功能性状等指标,他揭示了种间中间性状变异的资源补偿机制、植物性状驱动生产力的优势效应以及干旱后生产力快速恢复的芽库保险机制。雒文涛还发现了植物功能介导的干旱累积效应,这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在讲坛结尾,马克平研究员对Scott和雒文涛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强调了他们在生态学领域的出色工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宝贵见解。他鼓励年轻研究者学习明确的科学问题、清晰的假设、精心设计的实验和准确的数据解读,以提高科研质量和效果,为科学研究持续探索和进步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