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4年3月19日,CForBio讲坛第四十二讲成功在线举办。本次讲坛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浙江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协办。报告人为来自英国埃塞克斯大学Eoin O’Gorman博士和中国农业大学赵磊副教授,近200人参会。
  Eoin O’Gorman博士主要介绍了他在过去十年关于地热溪流系统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探索全球变暖对食物网及其结构的影响。他通过自然的地热溪流实验,考察了温度升高对生态系统中物种互作、特别是顶级捕食者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如鳟鱼)表现出更强的自上而下效应,这导致食物链变短、食物网结构简化以及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在暖水溪流中,顶级捕食者的捕食压力增加,导致了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进而影响了基础生产者的生物量。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效应不会发生在冷水溪流中,也就是说,变暖和顶级捕食者同时存在时才会强烈影响生态系统。O’Gorman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的结合,强调了全球变暖下生态系统响应的复杂性,特别是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以及间接效应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此外,他还提到了在未来研究中考虑生态系统间接效应的重要性,以及在预测全球变暖影响时,从食物网的角度整体考虑的必要性。
  赵磊副教授主要探讨了生态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构建与数据分析,赵磊阐述了多样性如何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他首先回顾了多样性—稳定性假说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不同研究中提出的效应,如统计平均效应和补偿效应。接着,赵磊利用长期定位的草地群落数据和多样性操纵实验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物种稳定性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多样性主要通过统计平均效应增加群落稳定性,而优势物种的稳定性则通过影响种群稳定性来发挥作用。此外,赵磊还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物种均匀度如何调节多样性与优势物种稳定性对群落稳定性的相对贡献,揭示了在不同均匀度条件下,这两个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赵磊的研究为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以及多样性—稳定性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