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第三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9-21日在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来自海峡两岸16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5名学者与会,其中台湾方面的代表11人。共同探讨海峡两岸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果。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总结了中国森林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2009年在网络建设、研究项目、能力建设、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五个方面的进展,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鼎湖山森林监测样地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华南植物园承办。

  
  本次研讨会共分大样地监测、凋落物和幼苗监测、空间分布格局及多样性、功能性及其他,四个专题,共有29位报告人依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做了报告,与会人员依据这些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报告的内容和质量上可以看出:① 2004-2007年建成的长白山、古田山、鼎湖山和西双版纳四个样地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短短几年,依据大样地的文章已发表于Ecology, Journal of Ecology, Oikos等生态学主流杂志上;②大样地的能力建设对大样地的发展至关重要,何芳良教授、孙义方教授、Pirrie Legendre教授和CTFS的专家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③已建成的样地不仅依据样地监测、种子雨、凋落物和幼苗几个常规项目进行了相应工作,亦依据各自的特色进行了一些辅助样地建设和鸟类、两栖爬行类等动物监测; ④新建的三个样地,宝天曼、弄岗和天童亦在积极跟上其他样地的发展步伐,逐步取得进展;⑤开展大样地建设的相关单位,如,东北林业大学、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亦积极参与到学术交流与研究中来。
   
  最后,马克平秘书长指出: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果,纵观大样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其中的5个转变:① 从平台建设向运行转变,逐步完善;② 从数据收集向回答科学问题转变;③ 从单一的以植物生态研究为主向多学科综合研究转变;④ 从单点研究向多点区域性研究转变;⑤ 从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少数样地形成网络向多单位参与建设的覆盖更广的网络转变。同时,马克平秘书长提出5个建议:① 进一步凝练科学目标,瞄准关键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大样地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多集中在物种共存机制或生态系统维持机制方面,希望能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大样地提供的翔实数据,可以做出特别的贡献;加强功能性状方面的研究,并与谱系多样性、适应与进化等研究相结合;在自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控制实验研究;推动由点到面到区域的多尺度整合工作;② 加强团队建设;③ 强化交流与培训;④ 加强合作,实现数据共享;⑤ 共同申请项目,实现双赢或多赢。
  

 

  春敏莉  马克平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