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91014-15日,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研讨会在浙江开化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主办,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浙江省生态学会和北京生态学学会承办。共有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110家科研院所、高校及公司270多位代表参会。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于明坚主持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和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长林分别致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冯晓娟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徐海根研究员和浙江大学丁平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和千岛湖三个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的建设与进展,体现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曹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香真研究员分别就鸟类、哺乳动物和微生物三个类群介绍了Sino BON三个专项监测网络的进展。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黄文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究员就遥感技术及产品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做了介绍。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园Pavel Krestov院士就俄罗斯大样地网络以及基于大样地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绪高研究员介绍了多层级、多营养级、多维度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与功能。

会议还设置了动物多样性监测、森林多样性监测、草原/荒漠多样性监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与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与新技术(无人机、LIDAR等)共6个专题,并在闭幕式环节做了专题总结。专题研讨共有报告70多个,收到摘要近80篇。同时,Sino BON-林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Sino BON草原/荒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以及Sino BON-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监测专项网还召开了年度会议,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布局。

马克平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他指出本届会议虽然是国内会议,但具有国际特色。通过会议的学术交流,可以看到生物多样性监测在森林、鸟类、哺乳动物等类群已经实现了监测的规范化;随着遥感等新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空--地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随着基因组学在监测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监测涵盖了基因、种群、物种以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与此同时仍需要明确监测的科学目标,并支撑政府的决策和保护行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引入,为生物多样性监测注入了新血液,也希望各单位和个人要有事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执着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会后,部分代表考察了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公顷样地和相关的监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