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4817-21日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承办,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2014年海峡两岸会议资助。

本届会议共有来自海峡两岸33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20学者会,其中台湾代表13人。中国科学院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张松林副主任、黑龙江省科学院潘忠院长和沈阳农业大学天来副校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何芳良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孙义方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马克平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东海大学的林宜静副教授简单介绍了台湾森林动态样区网络过去一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的进展1)功能性状方面特别是对栖息地筛选效应的研究;2)空间分布方面,特别是物种丰度受何种因子影响;3)种子和幼苗方面,特别是环境因子(主要是气候因子)及亲缘关系是否会影响到物候;4)生物量方面,特别探讨何种机制导致生物量的变化同时也谈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基于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建立十周年的背景,回顾了CForBio建立十来,整个网络在面积、物种数、个体数样地数能力建设、论文发表、样地手册出版、年报制作和网站建设方面做了回顾总结着重介绍2014年CForBio在空间格局功能性状与群落系统发育、森林动态、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几个方向发表的论文,以及即将在样地试点的红外相机全境覆盖监测方案和鸟类(鸣禽)监测方案。最后,马克平对CForBio作出重要贡献的25位科研人员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证书

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和台湾东华大学孙义方副教授分别 “Global warming and elevational range shift subtropical forest”和“群落组建机制: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为题作了精彩特邀报告;会议在沈阳会场4个专题,哈尔滨会场1个专题,两岸共31位报告人就森林动态与更新、空间分布与多样性维持机制、动物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等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会代表就所关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展示了两岸学者以大样地为平台,在森林动态监测与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会议还对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为主建设的8个样地(长白山、东灵山、宝天曼、八大公山、古田山、鼎湖山、弄岗和西双版纳)进行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样地常规监测(即种子雨与凋落物、幼苗、生长环、物候监测等)、科研产出、队伍建设三个部分,考核的评委分别为马克平研究员、张大勇教授、孙义方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金光泽教授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倪红伟研究员。汇报结束后,验收小组专家对样地监测情况进行了打分与评估,一致认为8个样地在现有研究框架下取得了良好进展。

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为系列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的大样地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探讨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及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鸟类等相关学科研究的平台。

台湾东华大学孙义方副教授对会议作了总结,他指出,两天的报告不再局限于以物种共存、空间分布、验证负密度制约等传统的大样地研究题目,不少报告涉及了新的科学问题。十年来大陆建立了若干大样地,每个样地出了自己特色,从零开始到现在与世界研究水平接轨,非常可喜大样地成功的原因是针对物种共存这一核心问题进入了深入研究,样地的数量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找到每个样地的生态位明确监测的目的,从而保持大样地的研究水平

819-21日,参会人员考察了位于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25ha样地。经过现场考察,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样地成为CForBio的一员与鼎湖山南亚热带20ha样地签署了合作协议。

注:大兴安岭样地由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建立,面积为25hm2,于2011年4月开始筹备建设,2014年8月完成。植被为典型的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共记录到高等植物174种,其中种子植物158种,苔藓植物10种,蕨类植物6种。样地群落以兴安落叶松为主要优势种,并形成藓类—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4种主要群落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