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苔藓和中亚与北亚维管植物名录正式出版发行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前提。精确的生物物种名录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保护、可持续利用及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种数量也是评估一个国家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关键指标。亚洲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中的植物数据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了亚洲区域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自2015年起启动了亚洲植物多样性数字化计划(Mapping Asia Plants, MAP),旨在搜集和整合亚洲各国植物多样性资源,构建一个全面的植物多样性分布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了物种名录、分布情况、标本等数据集,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支持。MAP项目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合作,梳理并整合了亚洲各国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这一工作为推动亚洲植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和有效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12月,MAP在科学出版社和EDP Sciences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四本亚洲地区植物物种编目专著,包括A Catalogue of Asian Liverworts and Hornworts、A Catalogue of Asian Mosses、Che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of North Asia和Che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in Central Asia。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为该丛书主编。
  亚洲复杂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造就了苔藓植物的丰富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贾渝研究员和何强高级工程师,通过文献梳理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写出版了A Catalogue of Asian Liverworts and Hornworts和A Catalogue of Asian Mosses两本专著。A Catalogue of Asian Liverworts and Hornworts首次对亚洲的苔类和角苔类植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共包含74科(苔类70科、角苔类4科)246属(苔类237属、角苔类9属)2,777种(苔类2,664种,角苔类113种)。其中,拥有不少于10个属的科有4个,不少于30个种的属有22个。A Catalogue of Asian Mosses首次全面记录了亚洲藓类植物物种数量与分布情况,共包含99科597属4,039种。其中,拥有不小于10个属的科有22个,不小于30 个种的属25个。这两部专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亚洲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在推动亚洲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全球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贡献了宝贵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北亚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已有300多年的深厚积累。据不完全统计,北亚至少出版了300部不同地理范围尺度的植物志书类书籍,但多以俄文为主,在国际学术界参考和借鉴上存在一定难度。为克服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薛建华高级工程师、马克平研究员与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的Victor V. Chepinoga教授合作,收集了北亚27个省级分布区的植物信息,并在参考《全球生物物种名录》的基础上,编制了Che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of North Asia。该书收录了北亚地区维管植物162科、1,151属、6,459种、487亚种和176变种,其中包括545种外来物种和68种栽培植物。这一专著的出版,不仅加强了北亚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促进了数据共享,还为国际科学合作和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参考资料。
  中亚干旱区维管植物名录存在缺乏及时更新的状况。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李文军研究员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Komiljon  Sh. Tojibaev院士合作,在深入梳理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分类学研究成果,共同更新并出版了Che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in Central Asia,收录了中亚干旱区现有维管植物共计139科1,198属9,643种,并对区域内的主要科属组成进行了分析,为中亚干旱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的深入挖掘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该编目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来自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多位科研人员的帮助。
  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通过对亚洲植物多样性数据的搜集,逐一建立了各国的植物物种名录,基本摸清了亚洲各国植物多样性本底状况,各亚区的维管植物名录将会陆续出版。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项目编号:ANSO-PA-2020-10、ANSO-PA-2023-10)、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 XDA19050404)的大力支持。
图书购买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