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科学学术报告会在京成功举办

生物多样性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能够与广大同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领域大数据科研与社会服务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于6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科学学术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段子渊副局长、生物技术处处长刘斌和副处长田永生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纪力强主持。共有来自26个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的近1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四位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专家呈现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新进展。首先,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10个生物多样性科学的热点问题。重点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灭绝风险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大数据工程先导专项(CASEarth)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格局(BioONE)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框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介绍了地质历史时期鱼类生物多样性演替与整合古生物学的新进展,特别通过颌起源研究包括颌演化的发育模型、化石证据和演化模型等,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究员介绍了基于激光雷达的多尺度森林参数反演及应用。通过一些案例介绍了激光雷达如何在多重时空尺度上获取森林生态系统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和植被结构参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全球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数字化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大规模数据全文检索与质量控制,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关联和基于RDF语义网的大数据关联技术。
通过本次会议,使生物多样性领域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了解了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