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心洲上发现三峡濒危植物 世界仅一处

        
                                        疏花水柏枝


     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专家在观看疏花水柏枝幼芽。



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专家在湖北省枝江市一处江心洲观看最新发现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


        此次新发现的野生居群位于三峡大坝下游约100公里的枝江市董市镇的江心沙洲上。数十株植株散布沙滩,苍翠茂盛,处于生长繁殖期,最高的近2米,幼小的刚刚露出芽苗。国家三峡疏花水柏枝抢救保护项目主持人之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等专家现场勘察后认为,从该居群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和伴生植物来看,不是人工栽培,确系野生。
三峡植物园主任刘先新表示,此次重大发现表明,该物种分布范围并不局限于三峡库区,三峡大坝的修建不会造成该物种灭绝,库区之外低海拔的生长环境可以为疏花水柏枝的保护繁育提供更多场所。
  宜昌市林业局已决定在此建立保护基地。目前,该地所有疏花水柏枝已被围栏圈起,并设置了保护警示牌。

疏花水柏枝回归自然有望——访江明喜研究员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枝江市发现疏花水柏枝野生居群的消息传出后,经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现场鉴定后认为,这些植物确为野生疏花水柏枝。昨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从事三峡植物保护研究达20年、刚从发现地考察归来的专家。
  记者:请你描述一下江心洲上疏花水柏枝的生长情况。
  江明喜:发现地是一处很普通的江心洲,疏花水柏枝苍翠茂盛,成簇生长,正处于生长繁殖期,最高植株近2米,最小的只在地表露出芽苗。
  记者:怎么判断它们是野生的呢?
  江明喜:从生长环境、分布状况和伴生植物来看,这些疏花水柏枝几乎与其在三峡库区的原生状态一样。人工种植一般大片栽培,痕迹非常明显,这里的植株则是散落生长。为了减少物种竞争,人工种植前,要将周围的植物清除干净,但这里的疏花水柏枝周围有许多伴生植物,并且比迁地保护点长得旺盛很多。
  记者:发现野生疏花水柏枝有何意义?
  江明喜:这个发现推翻了以前认为该物种仅分布于三峡库区,以及三峡大坝的修建造成该物种自然生境全部毁灭的观点。
  记者:在植物保护研究方面有什么意义呢?
  江明喜:这个发现使疏花水柏枝回归自然之路显现光明。此前10年的引种回归,我们至今未发现其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发育的幼苗,说明它还无法自我维持种群生长。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野生群落的研究,掌握生长规律,希望可以找到它野外繁育的秘密。而且,这种库区外、低海拔的生长环境,也可以为疏花水柏枝的保护繁育提供更多场所。
  记者:下一步将展开什么研究?
  江明喜:我们打算继续扩大调查范围,考察三峡库区上下游的一些江心洲,以期发现更多的野生居群。

(引自荆楚网-湖北日报    2008年1月10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