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小额基金支持中国濒危植物保护

        WWF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通过使用诺维信和关键生态合作基金捐款资助科学家对一些物种进行就地保护和种群恢复,正设法拯救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
        长梗肖槿:据近年来调查,仅在三亚一个渔村旁找到了2株长梗肖槿,随时都有灭绝的可能。该物种是海南珍稀濒危物种,为半红树林木本植物。在WWF资助下,海南大学师范大学的马文辉等人于2005年7月对长梗肖槿生存状况展开了调查,但不幸的是仅发现的两株中的一株也在2005年结实后死亡。
  调查组发现,当地居民并不了解它的珍贵,在它生长的环境周边建起了房子,当地的开发更对长梗肖槿的生存是一种考验。项目组对该物种生存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分析其濒危机制,并通过种子萌发的探索实施迁地保护, 其中52株幼苗已在野外存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和社区能认识到保护物种的意义,并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死亡的长梗肖槿 马文辉 摄

        小勾儿茶:1907年该物种由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Wilson)在湖北省兴山县首次采集到,模式标本现存哈佛大学标本馆,但自此以后的近百年,在湖北省再未发现小勾茶,被植物界专家认为已经灭绝。2001年,该物种被再次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小勾儿茶的极大关注。2005年,WWF资助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等人继续寻找,目前共找到20余株。为进行研究,采集了部分种子,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现已育出幼苗。
  峨眉拟单性木兰,属白垩纪残遗种,对于研究第三纪植物区系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也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珍贵材料。由于该物种自然结实能力低下,WWF资助该物种的项目组开展无性繁殖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性的结果,并建立了人工群落试验区,使这一物种有了一个保存基地。



      小勾儿茶模式标本(现存于哈佛大学标本馆)

        云贵水韭为中国特有的水生蕨类植物,由于人为活动对水生生境的破坏和干扰,该物种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以及种群数量日益减少,濒临灭绝,目前仅在贵州平坝境内浅水沼泽地中发现一个自然居群,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其状况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武汉大学陈近明等人在该项目的野外调查发现,贵州平坝居群所分布的云贵水韭已不足100株。并且该物种目前没有受到任何应有的保护。杂草的入侵、放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境破坏等仍然在威胁着云贵水韭的生存。于是,项目组在WWF的资助下,采取措施保护该物种,并协助当地建立起云贵水韭就地自然保护小区。

                               云贵水韭保护区 陈近明 摄

        除此之外,WWF还资助其他一些濒危植物的就地和异地保护工作。WWF希望,通过小额基金的支持,能尽一点微薄力量拯救这些濒危植物,进一步唤起公众对保护这些濒危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那些没有受到政府和保护部门关注的“不知名”物种更需要采取拯救措施,中国不只有大熊猫和银杏。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WF (中国) 对外联络官员 庄士冠
电话:010-65227100-3286 Email:shgzhuang@wwfchina.org
WWFChina 物种项目

(引自www.wwfchina.org    2007年10岳2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