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水产业发展迅猛,仅2004年一年的产值就达到703亿美元。由于野生鱼类因过度捕捞、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影响而数量剧减,所以养殖的水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盘中美餐。也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首次把鱼类作为保护焦点。
据美联社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本周召开会议探讨世界遗传资源保护问题,到目前为止涉及到的保护对象还只是农作物和家畜。今年,该组织把鱼类作为焦点议题,并敦促各国政府更好地保护全球鱼类基因,因为遗传多样性对于繁殖来说至关重要。
“1万年以前,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并于6千年前开始养殖动物。” 粮农组织高级渔业资源官员得文·巴特莱(Devin Bartley)说。
上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以来,人类仅仅掌握了在孵卵所繁殖鱼类的技术。因此,目前只是水产养殖和基因改良的起步阶段,但这已足以将鱼的产量提高20%,他说。
为了使养殖的鱼肉量更多味道更鲜美,科学家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基因结构的信息。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粮农组织希望各国政府能够投入更多资金,并给予更多关注,以改变这一状况。
水产养殖在全球产鱼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1970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35%,这份研究报告说。
报告还指出,2004年,水产养殖场的鱼类和水生植物产量达到5940万吨,价值703亿美元,而当年捕捞到的野生鱼类总量为9500万吨,价值849亿美元。
粮农组织预测,到2030年,每年还需要额外出产4000万吨鱼肉才能满足消费需求,巴特莱表示,其中大部分的产量将来自水产养殖。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通过野外捕捞获得的鱼产量肯定有限,”他说,“通过水产养殖,尤其是利用基因改良技术,我们可以用少量的饲料培育出更好的鱼。要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引自人民网 200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