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白化威胁世界贫困人口

        据估算,这些损失将发生在以珊瑚礁为生的工业及服务业上,如旅游观光、渔业、海岸线防护及药用植物等。
  大气中3/4的温室气体来自发达国家的排放,但首当其冲受到珊瑚白化影响的却是世界贫困人口:世界上有1亿人口依靠珊瑚礁生存,其中多数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全球40%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南亚,多数靠珊瑚礁一类的自然资源维生。
  珊瑚礁的覆盖面积仅占世界海底面积的0.2%,却包括了全球约25%的海洋物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副主席克里斯廷?米尔恩(Christine Milne)称:“与干旱、石油泄露等灾难一样,珊瑚礁大量白化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同样的影响,因此,同样需要保护措施。这也是又一个证明了气候变化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证据。”
  珊瑚礁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一类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引起海水表面温度上升及海洋酸化。受其影响,珊瑚礁大量白化并死亡,珊瑚生长数量下降,动物骨架也因此变弱。酸性海水减缓珊瑚石灰化及珊瑚结构强化过程,使珊瑚增长率减少了30%。1998年的珊瑚礁白化事件,导致全球16%的珊瑚礁死亡。
  米尔恩称:“海洋中的珊瑚礁就像‘煤矿中的金丝雀’,能够指示出环境的变化,它们首次证实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产生的影响。人类应立即采取对抗全球变暖的措施,一旦迟疑,后果将如‘斯特恩报告’所述般不堪设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项目高级协调员安立奎·拉曼(Enrique Lahmann)称:“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清楚:控制气候变化,并使珊瑚礁面对气候变化侵害时更具复原力。”
  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呼吁参与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应将海水表面温度控制在只比前工业时代高两度的水平上。
  同时,对于气候变暖已造成的影响,应为珊瑚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保护措施,包括让其免受诸如破坏性捕鱼及污染等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海洋项目专家加布里尔·格瑞斯蒂茨(Gabriel Grimsditch)称:“我们应将人为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如过度捕捞及不可持续的沿海发展等。这样,珊瑚将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保护那些在健康且耐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生长的珊瑚礁,以助退化的珊瑚在未来重生;同时,管理者及政客们应将加强对珊瑚礁的监测。米尔恩称:“迄今为止,世界土地受保护面积为12%,而世界海洋受保护区域仅达1%。更大面积的海洋环境保护及更强的地方保护措施对世界贫穷人口的安全至关重要。”

(引自人民网    2006年11月21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