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哈尔滨举办
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哈尔滨举办
8月25日至26日,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会议开幕式由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张鹏主持,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宋文龙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覃海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宋文龙校长表示,东北林业大学将全力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覃海宁副秘书长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指出该领域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期待会议凝聚智慧,助力构建数据驱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大会特邀9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内容从全球格局到单株树木、从亿年演化到智能驱动、从数据治理到国家赋能等,全面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大会报告分别由南京林业大学赖江山教授、上海辰山植物园严岳鸿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刘志理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罗世孝研究员主持。
北京大学王志恒教授基于物种与功能性状等大数据阐明了植物多样性时空格局以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指出当前数据库存在数据偏差与我国主导平台缺失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研究员通过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和中国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展示了我国在引领全球微生物数据治理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胡良霖正高级工程师提出了面向AI时代的科学数据治理框架,并阐述了AI4S范式下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治理路径。南京林业大学赖江山教授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全流程应用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关键作用。他同时强调,应警惕科研诚信与思维惰性风险,避免因过度依赖AI而削弱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章张研究员介绍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通过建立自主安全可控的生物组学大数据资源体系及其关键方法技术,保障了我国生物数据安全和主权及其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吴慧高级工程师立足全球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与成就,通过创新数据融合与人工智能应用,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核心支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洪河研究员利用前沿的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整合了古生物学多模态数据,重建了地质历史时期植物宏演化的时空格局。植物研究所徐武兵研究员介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数据资源和典型研究案例,揭示了全球变化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植物研究所苏艳军研究员通过融合多源遥感数据,揭示了我国森林冠层结构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森林冠层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影响。
本次研讨会围绕多类群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共享与应用、涵盖物种编目与数字化、人工智能、公民科学及大数据平台等,系统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创新路径与实践应用,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成果与贡献。
分会场一围绕“动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与利用”与“水生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与利用”展开,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林聪田高级工程师和水生生物研究所曾宏辉正高级工程师主持。报告依次介绍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国蜻蜓与爬行动物编目数据库、水生昆虫条形码参考数据库等)、标本数字化与公众科学实践、人工智能辅助物种与声音识别技术以及数据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展现了从数据资源构建到技术赋能再到保护实践的完整链条,为陆生动物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分会场二由上海辰山植物园陈建平高级工程师与植物研究所李敏高级工程师主持,围绕“人工智能与生物多样性信息挖掘”和“公民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展开,系统展示了AI技术在物种鉴定、数据整合、监测保护及风险识别中的创新应用,同时探讨了公民科学平台建设、教育技术升级、数据共享路径及数字化标本资源库的实践成果,体现了技术赋能与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信息高效利用与价值转化的新动向。
分会场三聚焦“植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与利用”与“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与利用”,由植物研究所朱丽副研究员与微生物研究所赵明君工程师主持。报告内容围绕植物与微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整合、挖掘、共享及应用展开探讨,涵盖蕨类植物基因组研究、宏观分布格局评估、AI驱动的标本信息挖掘、知识平台建设、物种分布偏差分析与保护成效评估等维度,同时涉及菌物多样性信息平台构建及土壤微生物群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为我国植物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实践注入了新动能。
分会场四围绕“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与数据分析”及“亚洲植物物种编目与数字化”专题展开,由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文军研究员、植物研究所徐武兵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王洪峰高级实验师共同主持。在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建设与数据分析方面,展示了基于大数据的鸟类多样性研究及智慧监测技术的实践探索。在物种编目与数字化方面,系统介绍了东北亚、中亚干旱区及东南部非洲等区域的植物名录编目、标本数字化及物种分布格局研究,并分享了基于黑龙江与吉林省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成果,为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和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承办。共有来自77个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单位的100余位代表注册参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