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北京生物多样性论坛第十八期
1.时间和参加方式
2025年11月2日上午09:00-11:45
线下会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科技大厦B座1226会议室
腾讯会议: 476-746-357
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PupksqSgKGqG
2.日程
09:00-09:10 开场(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 覃海宁 秘书长)
09:10-09:50 风光资源开发与青藏高原光伏规划案例研究
唐海萍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院 教授
09:50-10:00 交流环节
10:00-10:40 扰动的天空:风电对候鸟的干扰-以褐翅燕鸥为例
贾亦飞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副教授
10:40-10:50 交流环节
10:50-11:30 风机部署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党东良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后
11:30-11:45 交流与总结(研究会秘书处 葛兴芳博士)
3.报告人介绍

唐海萍
【个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植被与环境关系,资源利用与评价。聚焦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资源优化利用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其与人类福祉的关系等关键领域,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和专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以及1项北京市教改项目等共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Ecosystem Services、Ecological Indicators、Applied Geography、Climate and Development、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Renewable Energy、Plant Diversi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科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引5000余次。
【报告题目】风光资源开发与青藏高原光伏规划案例研究
【报告摘要】为缓解气候变化影响,推动能源系统向零排放转型成为全球共识。清洁能源转型计划(CETP)强调通过风能与太阳能实现电力脱碳,对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从全国尺度及青藏高原区域两个维度,系统分析风光发电的气候响应与光伏开发的生态(生物多样性)约束。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风光最优安装比以 0:1(全部光伏)-0.4:1 为主,内蒙古东部因风能资源富集可达5.8:1;气候变化将重塑资源格局,北方太阳能稳定性下降10%-20%、南方提升,西北/华北/华东风能稳定性长期降幅达32%;SSP585情景下长期混合发电潜力波动于11.76%~11.39%,西南与西北地区始终为核心潜力区。通过构建的“土地适宜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光伏发电空间布局评估框架,发现青藏高原约34.26%的区域适宜光伏开发,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西藏西部和柴达木盆地。然而,现状光伏电站布局与规划存在显著偏差,仅19.7%位于高度优先发展区内,另有65.6%位于限制区域。最后,研究从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角度,为中国光伏发电的选址和布局、提升可再生能源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贾亦飞
【个人简介】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伙伴关系协定EAAFP科学部科学家,GEF项目中国候鸟迁飞路线网络保护项目水鸟监测专家等。主要研究迁徙水鸟生态学、湿地管理与修复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十余项,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Indicator, Avian Research, Remote sensing以第一或通讯发表SCI论文20篇,总共发表文章60余篇。
【报告题目】扰动的天空:风电对候鸟的干扰-以褐翅燕鸥为例
【报告摘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全球风电场已经安装了三十年,2020年风电产量增长了53%。然而,这种形式的能源生产给生物带来了适应性挑战,尤其是对鸟类和蝙蝠。鸟类需要适应风电场带来的三个方面的影响:撞击造成直接死亡、避让造成的额外能量损失和栖息地丧失。本研究通过介绍鸟类迁徙和迁飞通道、利用高通量和低通量数据结合定量分析褐翅燕鸥对风电的避让行为,以此能够为未来风电场规划和候鸟保护提供支撑。

党东良
【个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社会-生态系统与风光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EIAR、ERL、GS等期刊。
【报告题目】风机部署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鸟类的负面影响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准确理解风机部署对鸟类的影响,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存的基础。报告以中国为研究区,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单元,分析风机建设对鸟类丰富度的影响作用。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风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理解,并为未来风电选址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