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A

1.时间

2025年7月21日19-21点

2.参加方式

腾讯会议ID:885-713-747

会议连接: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y6HyeLXE2dPZ

3.日程

主持人:赵亚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19:00-19:10  开场

19:10-19:45  缅甸的淡水鱼类多样性研究进展

             陈小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19:45-20:20  鱼类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环境DNA研究

             李晨虹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教授

20:20-20:55  香港的鱼类多样性

             庄棣华  香港鱼类学会 会长、研究员

20:55-21:00  总结

4.报告人介绍

陈小勇   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淡水鱼类的分类与进化、生态与保护研究。立足云南丰富的鱼类多样性,面向东南亚,开展以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为核心的科学研究,涉及系统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各方向。自2019年起描述鱼类新属1个、新种7个,新纪录7个;甲壳动物新种7个;软体动物新种4个;对条鳅科、野鲮亚科、鲃亚科等类群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发育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委托项目。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兼任中国鱼类学会理事;云南省动物学会 常务理事;云南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多样性》编委;Zoological Research Diversity & Conservation编委等。

【报告摘要】报告人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近10年来在缅甸进行了长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报告将为我们揭示鲜为人知的缅甸淡水鱼类的多样性,对于理解整个东南亚地区鱼类格局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价值。

李晨虹   教授

【个人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生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主任。水产学重要刊物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遗传领域主编(Section Editor)、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杂志副主编、Korean Journal of Ichthyology杂志编委。从事鱼类分子系统学、比较基因组学和环境DNA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各类科研项目和美国自然基金生命树项目等1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获浦江人才计划支持。

【报告摘要】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已经成为探讨鱼类亲缘演化关系和动物地理过程的重要方法。而环境DNA技术凭借着高效、便于统一、非入侵式等优点,也已成为水生生物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手段。报告将为我们带来报告人近年来在鱼类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心得,以及环境DNA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新进展。

庄棣华   研究员

【个人简介】香港鱼类学会会长,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曾作为日本明仁天皇的学术翻译参与研究讨论。参与编写《海南岛淡水及河口鱼类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鱼文化录》、《中国有毒及药用鱼类新志》、《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日本鱼类检索(英文版)》、《中国有毒、药用及危险鱼类图鉴》、《拉汉世界鱼类系统名典》、《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等专著。

【报告摘要】报告人自1979年开始即对香港的鱼类多样性展开长时间的调查与监测。香港的鱼类多样性横跨山间溪流、河口与珊瑚丰富的海洋,既丰富亦濒临灭绝。固有种、新物种显示了地理与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及重要性,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包括控制外来入侵种、扩大海洋保护区等)来保护受各种因素威胁之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确保原有生态的恢复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