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亚洲植物多样性编目国际研讨会在线召开

 

植物多样性信息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本底信息,为更好地促进亚洲及周边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及周边地区植物多样性编目及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Mapping Asia Plants),“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IUCN亚洲办公室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于2021120日在线举办第二届亚洲植物多样性编目国际研讨会。通过ZOOM、腾讯、钉钉等平台,约有来自17个国家的200名参会者在线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ANSO秘书处曹京华执行主任参加会议致辞。ANSO是成立于2018年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科学组织。曹主任简要介绍了ANSO联盟成立的历史,以及ANSO如何通过推动和实施创新的国际科学倡议,来促进共同发展和实现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12位报告人应邀作了精彩的分享。

 

在大区域尺度上,来自文莱达鲁萨兰大学的Ferry Slik博士作了题为Making an interactive checklist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的报告,介绍了Sunda-Sahul Convergence Zone的维管植物物种名录和Flora Malesiana网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朱丽博士分享了题为“亚洲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的报告。她介绍了通过对亚洲当前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区域性评估,如何科学规划亚洲各国、生态区和区域尺度上优先管理和保护的地区,以实现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

 

在区域尺度上,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Richard Corlett研究员探讨了“How can we save all the plants in Southeast Asia?”。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植物保护的力度远远不足,使得全球约30-40%的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他分析了东南亚植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如何开展保护,如加强物种编目,开放共享数据等。新加坡植物园的Daniel C. Thomas博士“Cataloguing the plant diversity of the Flora Malesiana region”为题,分析了随机获得的数据与专家验证数据之间的差异,讨论了差异的来源,并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植物志(Flora Malesiana)项目的研究进展。北京植物园的马金双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东亚木本植物名录》(A Checklist of Woody Plants from East Asia)。该研究主要整合了中国植物志、日本植物志以及The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of KoreaFlora of Korea的木本植物数据来自伊朗马赞达兰大学的Prof. Alireza Naqinezhad教授作了题为“Patterns of plant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in Southwest Asia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Iranian plateau”的报告。他介绍了伊朗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各国植物编目和植物分布数据库的进展,对比了该地区各国特有植物的丰富度。

 

在国家尺度上,耶路撒冷植物园的Ori Fragman-Sapir博士分享了题为“The Flora of Israel online project - a treasure of data and challenges”的报告。据介绍,以色列约有2500种本地植物和200种外来植物。他详细介绍了Flora of Israel Online网站的信息,并以生动的图片展示了该国的濒危稀有植物。塔吉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Hikmat Hisoriev院士 “Endangerment status and extinction risk of vascular plants in Tajikistan - the red list of the core area of the Mountains of Central Asia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为题,介绍了塔吉克斯坦维管植物的受威胁状况。该国目前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中,1627种被列为受威胁物种(217种极危,717种濒危和639种易危),报告中还对如何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探讨。在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Alexey Seregin博士题为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patterns of Russian flora”的报告中,他介绍了俄罗斯的植被、生物群落和标本资源等概况,分享了俄罗斯已出版的植物志、在线的数据资源(包括数字化文献、标本数字化数据照片等),特别是基于iNaturalist公民科学平台展示了俄罗斯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此外,在地区尺度上,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的Andrey V. Shcherbakov教授介绍了位于俄罗斯北部的Yamalo-Nenets Autonomous Okrug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现状。他介绍了这一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各标本馆的标本采集情况和主要的植物志书和名录。

 

为了了解亚洲以外的一带一路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会议邀请了来自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胡光万研究员就东非热带植物多样性和肯尼亚植物志(Flora of Kenya)的进展作了分享。他介绍了热带东非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植物丰富度的空间分布,以及肯尼亚植物志的编研进展,预计包括7000--8000种植物物种。

 

在报告的最后环节,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MAP)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重点。MAP旨在建立亚洲植物多样性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为亚洲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提供综合性基础信息。在报告中,他分享了各亚区和各个国家的研究进展,包括各亚区维管植物科、属、种名录和丰富度分布图、搜集的2000多万份数字化标本;展示了各亚区物种最多的前十个科和属;并提到MAP项目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包括建立亚洲数字植物标本馆(Virtual Herbarium of Asia, VHA)、MAP-中亚、MAP-泛喜马拉雅、MAP-缅甸等。

 

在会议总结中,IUCN亚洲区办公室主任Aban Marker Kabraji女士、文莱达鲁萨兰大学标本馆馆长Ferry Slik教授和马克平研究员分别作了发言。Aban Marker Kabraji 女士简要介绍了IUCN参与全球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情况,以及在亚洲开展的植物多样性相关的项目。她提到,目前仍然迫切需要加强各方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在亚洲这一数据资源仍相对缺乏的地区。她希望MAP研讨会能够成为每年召开的会议,能有越来越多的IUCN成员、组织机构、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和IUCN秘书处工作人员参加。Ferry Slik教授表示非常支持MAP提出的建立的亚洲数字植物标本馆的计划,并表示对亚洲维管植物物种名录工作的支持。他提到尽管当前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和植物多样性数据,但还需开展更多的工作,并且应整合亚洲现有的数据资源。 

 

最后,马克平研究员感谢所有报告人、参与者对本次会议做出的贡献。MAP项目期待有更多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分类学家的合作。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亚洲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开展研究的难点地区。MAP项目欢迎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共同建立一个综合的亚洲植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