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发布

  5月22日,即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响应其主题“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在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国家基础学科公共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共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了中国生物物种编目研讨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http://www.sp2000.org.cn),全球用户可以自由下载使用。
  会议在植物研究所成功举办,线上线下近400人参加,1700多人观看了直播。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动物研究所纪力强研究员主持。纪力强在开场中就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这一工作的相关背景等进行了介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发表了致辞,解读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介绍名录编研的历程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物种名录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程度的基础数据。为了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家底,科学回答中国“有多少物种、有什么物种?”,支撑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每年以年度名录的形式发布。
  中国是唯一一个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自发布以来被广泛采用。自2018年新网站上线至今,名录总下载量超过10TB,在线物种页面访问量超过1,500万次,被国内外期刊论文、专著引用超过1,000次。
  2024年度名录编研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分类学专家完成。动物研究所林聪田博士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进行了整体介绍。2024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55,364个,其中物种141,484个,种下单元13,880个。随后,林聪田、植物研究所刘冰博士和微生物研究所赵明君博士分别对2024版名录的动物部分、植物部分和真菌部分进行了介绍。
  动物部分,本年度名录共收录73,862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69,407个物种,4,455个种下单元,隶属于18门52纲246目1,884科14,194属。其中,哺乳动物694种、鸟类1,505种、爬行动物656种、两栖动物656种、鱼类5,127种、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60,769种。
  植物部分,本年度名录共收录47,474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39,897个物种,7,577个种下单元,隶属于6门17纲150属544科4,528目。其中,维管植物门36,055种,苔藓植物包括角苔门、真藓门和地钱门等共3,842种。
  真菌部分,本年度名录共收录27,807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包括26,591个物种,1,216个种下单元,隶属于10门52纲188目616科3,249属。其中,担子菌门10,725种、子囊菌门14,987种,其他真菌879种。
  此外, 2024版名录还包括:原生动物界2,503个物种及63个种下单元,色素界1,968个物种及413个种下单元,细菌界463个物种及6个种下单元,病毒655个物种及150个种下单元。
  2024版名录较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和267个种下单元,动物界新增4,045个物种和159个种下单元,植物界新增358个物种和16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2,020个物种和92个种下单元。其中,动物界尤其是昆虫纲鞘翅目(新增3,275个物种)成为本年度名录中新收录物种数量最多的类群,有效填补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空缺。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历年数据量变化图
  在研讨会上,除介绍最新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外,还分享了2023年新发表的重要生物物种类群的情况。
  据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员介绍,2023年中国新增脊椎动物93种,隶属于14目40科61属。新增物种包括新种73种,新记录16种,亚种级提升为种级4种。新增物种分布涉及18个省域,其中云南27种、西藏12种、广西10种、四川和贵州均为8种,累计约占新增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70%。
  据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介绍,2023年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等32目昆虫的新分类单元共发表昆虫新分类单元989个,包括38个新属,2个新亚属,949个新种及种下单元;新记录216个,包括1个科、2个亚科、33个属、183个种;云南和台湾是我国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新种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
  据动物研究所李枢强研究员介绍,2023年全世界344位学者发表蜘蛛1个新科70个新属1,240个新种,其中94位中国学者发表中国、越南等11个国家33个新属507个新种。中国学者命名新分类单元数量占世界的41%,该贡献率高于2022年的37%,2021年的33%和2016–2020年的平均贡献率28%。中国学者李枢强2016年至2023年命名了1,349个新分类单元, 占同期发表世界蜘蛛新分类单元总数的19%。
  据上海辰山植物园杜诚副研究员介绍,2023年国内共发表植物新属14个、新种235个、新种下类群12个、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4个、新记录物种76个、新记录种下等级4个,重新发现多年未见物种5个,排除中国分布物种1个。新物种中被子植物206种和11个种下等级,裸子植物1种,蕨类和石松类植物20种和1个种下等级,苔藓植物8种。2023年中国还发表新组合(等级)名称160个, 新名称8个, 将86个植物名称被处理成为59个物种的异名。
  本次研讨会还发布了《密云区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共收录物种3,785种,其中维管植物1,124种,陆生野生动物480种,鱼类55种,藻类439种,浮游动物199种,昆虫1,255种,大型真菌233种。
  在发布会最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生物技术处胡晓燕主管和马克平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生物物种名录编研专家的贡献。胡晓燕指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汇编是数据整理、公开和共享一个很好的范例,希望这项工作能有很好的传承,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贡献我们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马克平指出,生物物种名录是由分类学成果集成的社会和政府可以直接使用的数字化产品,呼吁科技工作者和各利益攸关方一道践行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做出贡献。他还表示中国生物物种编目研究正在向外延伸,由委员会主导的亚洲植物数字化计划,已经建立了与多国外方专家的合作,完成亚洲48个国家/地区的植物名录初稿。国内一些单位也加入了进来,如东北林业大学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聚焦东亚和北亚地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聚焦中亚和西亚地区。未来,他希望有更多机构积极参与,让中国生物物种研究走出去,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