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rBio讲坛第四十四讲成功举办

  2024年5月9日,CForBio讲坛第四十四讲成功在线举办。本次讲坛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主办,浙江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协办。讲坛由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主持,报告人为来自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Elise Pendall教授和复旦大学聂明教授,共有近200人参会。
  Elise Pendall教授的报告聚焦于植物光合作用、土壤微生物活动与大气中CO2的相互影响。澳大利亚科研人员通过提高大气CO2浓度模拟未来气候条件,发现虽然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但生物量和枯落物产量未见显著提升,引起了对土壤碳循环进一步的研究。Elise Pendall认为植物总初级生产力虽增加,但土壤中碳损失同步增加12%,显示地上与地下碳动态的脱钩。这说明澳大利亚贫瘠土壤中磷等营养元素的缺乏可能限制碳积累,从而启动了新的实验来探索这一假设。Elise Pendall介绍其团队关于澳大利亚南部桉树林中生产力、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关系的研究,发现随降水量增加,生产力和土壤碳储存能力同步提升,表明水分可用性对土壤碳动态具关键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增加的CO2对植物生物量和土壤碳储存呈现负相关,不同菌根类型的差异影响了这一关系。如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由丛枝菌根支配,而森林生态系统则由外生菌根主导。Elise Pendall认为上述发现不仅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还强调了理解这些复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为全球生态系统碳管理和气候变化缓解提供了科学依据。Elise Pendall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更深入探索土壤碳保护机制和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这些成果有助于改进全球碳循环模型,更准确预测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聂明教授的报告深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聂明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在增加大气中的CO2浓度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种呼吸不仅包括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CO2,还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他的研究显示,土壤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并非始终一致,而是表现出热适应性,这可能会降低模型预测中对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估计。聂明教授的研究还特别强调了温度变化对微生物活动的直接影响,他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碳循环过程。此外,他指出,不同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响应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环境中水分和营养状态的变化导致的。聂明展示了微生物群落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全球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更精确地模拟这些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为制定缓解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