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标准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7年2月23日,来自全国部分省市林业厅、自然保护地、在地生产机构、保护组织等48位相关人士齐聚北京,在保护地友好驿站召开了“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标准”研讨会。该研讨会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全球保护地友好体系课题组主办,并得到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大力支持。会议主要研讨了保护地友好模式对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工作的支持、帮助和配合作用,介绍了桃花源保护地友好产品的执行标准、操作流程、监督机制,并共同探讨了社区协同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
 
2月24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与全球保护地友好体系联合课题组联合主办的“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标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标准”将致力于支持保护地及周边的友好生产,建立严格的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搭建销售平台,在实现保护目标的同时,为消费者生产值得信赖的、自然健康的农副产品,并为保护地提供可持续的保护资金。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主席沈国军出席了活动并致辞。
 
此次发布的标准有如下几个特点:
• 首先,解决公信力问题,用公益机构为品质背书,大众监督、重奖举报、即时召回、严惩责任;
• 其次,符合标准的产品都来自于最优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周边,产品质量有保障,同时产品销售收入将用于当地保护环境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 第三,该标准基于欧盟食品标准设定,由多家生态保护专业机构合力遴选符合标准的最优产品。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超过8000 余处自然保护地,覆盖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约18%,为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地内盗猎、砍伐、人类干扰、商业开发等破坏活动时有发生,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乃至众多国家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多年来,全国很多保护地和保护机构和当地社区一起努力,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友好的农产品,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2013 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发起成立了保护地友好体系,希望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并在2016 年得到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批准建立全球联合课题组。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是由马云、马化腾、沈国军等中国企业家于2015 年发起成立的自然保护机构。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经在四川平武、四川乐山、云南鹤庆和吉林通榆等多地建立了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并成功实践了生态友好农产品的开发。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主席沈国军在活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和保护地农产品的故事,并强调:“此套标准是桃花源基金会用公益的心态、共享价值与平台思想去指导,用商业的手法、科学的方法来做生态保护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标准,将更多保护区生产的优质产品纳入这个产品体系,为生态保护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把更多来自保护区的好产品推荐给大众。”
 
另据桃花源基金会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德智介绍,未来三年内,将利用“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标准”体系为市场严格筛选价值超过3700 万的保护地友好产品,帮助超过300 个保护地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并逐步将此套标准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全球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解焱博士强调了自然保护地对人类生存和福祉的价值,保护地友好体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地周边友好型生产,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在“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标准”正式公布后,相关友好产品的征集将面向全国展开,相关保护地及产品生产机构都可以通过“保护地友好”微信公众号来了解申请标准及流程。
 
关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要由中国知名的企业家、艺术家、慈善家发起,由马云和马化腾两位先生担任联席主席,沈国军先生担任执行主席。基金会关注世界的非盈利环境保护机构,致力于用科学的手段,商业的手法保护我们关爱的净土。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推崇在全球范围选择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运用公益的手法和商业的工具资助并执行保护项目。基金会注重培育、扶植当地的保护管理能力;探索可持续的资金模式;推广环境友好的生态产品;组织公众尤其是围绕青年的野外体验活动,提供志愿者机会,向更多人传达“来自自然,回到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为子孙留下更多青山绿水”的愿景。
关于全球保护地友好体系课题组
全球保护地友好体系课题组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解焱博士,2013年发起,2016 年得到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批准建立。其目标是研究和推广对保护地友好生产方式,为保护地友好产品增值搭建平台,在帮助社区增收的同时,反哺保护,有效减少自然保护地及其周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在当地实现持续的保护闭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转自“桃花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