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北京生物多样性论坛第八期顺利举办

  2023年10月8日上午,由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北京生物多样性论坛第八期顺利举办。本期论坛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多维度评估与生态效应”,论坛由研究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彭羽副教授组织并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孙建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万华伟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王智慧副研究员受邀作报告。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作开场发言,介绍了论坛背景及本期报告人。本期论坛共有近290人在线参加。
  孙建研究员以“极端气候增加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栖息地退化风险”为题,详细介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现状,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现状评估、全球气候格局、植被格局与动态、陆生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格局主要自然因素驱动力等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区未来风险进行的研究。其报告内容聚焦生态系统对干旱的响应,模拟了全球及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历史和未来情景的干旱威胁,结合易损性和干旱威胁评估,量化了全球及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历史和未来情景的干旱风险。他提出应进一步结合现行保护策略和保护区规模,综合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重新评估和建议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优先保护等级及保护策略。
  万华伟研究员分享了生物多样性遥感业务化的监测指标研究与应用案例。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分辨率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精细的信息。万华伟研究员从当前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背景下对遥感技术的需求等背景出发,介绍了国家尺度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监测框架等国内外案例研究,重点介绍了遥感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分享了遥感在优先区域尺度及栖息地和重点物种尺度开展的具体研究案例,反映了遥感技术可从多个尺度上揭示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适用于开展业务化监测。
  王智慧副研究员分享了植物功能性状的高光谱遥感监测与生态应用。她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高光谱遥感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采用美国国家生态观测网络进行的区域大尺度制图的研究结果。其研究构建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遥感反演通用性模型,公开发布了26种植物叶片性状分布图和不确定性的洲际大区域尺度数据集。最后,她分享了其团队在叶片性状变异、光合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生态应用案例,表明高光谱遥感可提供刻画多种关键植物功能性状的全新高效手段,并在大尺度和多维度水平对种内种间性状变异进行量化,从而有助于推动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