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新疆召开

10月16日,森林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新疆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承办。研讨会共有来自海峡两岸多个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代表参加。

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干旱区从事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干旱区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的发展。会上,来自海峡两岸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和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9位报告人围绕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等主题,就植物群落构建、种质资源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展开深入研讨。台湾东华大学的陈毓昀博士以花落知多少为题,介绍了物候资讯在生态学及进化生物学上的应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徐晓亮博士主要介绍了新疆世界自然遗产价值以及生态保护;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叶万辉研究员通过介绍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等方面展现了鼎湖山大样地的近期研究进展;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张元明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在天山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等方面的项目;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郝占庆研究员以长白山样地为例介绍了森林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张宏祥博士从系统发育角度解析了天山植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江明喜研究员以领春木为例,介绍了生境破碎化对树木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台湾林业试验所的张励婉博士以莲花池森林样区为例介绍了环境网路感测系统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员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进展与在线数据资源等。并在会议总结时提出,希望科研人员做工作时要适当往外拓展,要考虑自然地理单元,不要被行政边界束缚住,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将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会上,参会代表认真聆听各个学术报告,并在报告后积极提问与讨论。

10月17日,与会代表考察了东天山雪岭云杉林的分布、生境特征和保护状况。

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是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管理和共享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研究和决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