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中美)合作与交流项目 CTFS和CForBio系列Workshop Ⅱ在美国西雅图举办

2012年7月16日-8月3日,由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热带森林科学中心(CTFS)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联合举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中美)合作与交流项目CTFS和CForBio系列Workshop Ⅱ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举办。来自中国大陆的14位年轻研究人员与来自美国、巴拿马、德国、法国、意大利、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巴西、厄瓜多尔、刚果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共53人参加。

本次研讨班共分5个工作小组,主题分别为:植物邻居关系分析(Neighborhood analyses),种子和幼苗分析(Seed/Seedling analyses),植物生长和死亡分析(Growth & Mortality analyses),森林生物量和碳分析(Biomass & Carbon analyses), 物种空间分布分析(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es)。在历时18天的培训中,与会人员以全球各个大样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就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和分析,同时发挥CTFS—CForBio的网络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与对比研究,在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方面收获颇丰。

在培训期间,来自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中心的Joe Wright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的Ryan Chisholm博士汇报了去年长白山培训期间的研究成果,这两篇文章拟投稿期刊《Ecology》和《Science》。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中心的Richard Condit博士和Steven Anudeep博士讲解了大样地数据库的建设方案。来自法国的Maxime Réjou-Méchain博士、美国的John Kress博士、Nathan Swenson博士和Dave Erickson博士等围绕全球碳储量、DNA barcodes和转录组学在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主题报告;来自喀麦隆的David Kenfack、美国的Jim Lutz博士介绍了在非洲肯尼亚和美国新建的大样地。古田山大样地的任海保博士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学员们通过这些汇报,了解了森林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合作。

7月31日,学员考察了位于华盛顿州的Mount Baker-Snoqualmie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铁杉和道格拉斯冷杉等裸子植物占绝对优势,高度超过40米的大树随处可见,最大的树高达80米。学员们爬上了海拔大约1000米的雪山。 华盛顿大学的Tom Hinckley 教授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Lauren Urgenson博士为大家全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注:本次研讨班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中美)合作与交流项目“Diversity and Forest Change: Characterizing functional, phylogenetic and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diversity gradients and dynamics in tree communities”系列五期研讨班中的第二期。研讨班Ⅰ2011年夏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成功举办,第三期培训班将于2013年夏在中国举办。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   邢丁亮、王绪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杜彦君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