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豆种植更加广泛威胁亚马逊雨林

  1950年,全球大豆丰收,总产量自1700万吨上升到2.5亿吨,足足翻了14翻,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粮食总产量仅上涨了不足4倍。在美国,大豆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农作物,而在巴西和阿根廷,种植大豆则是最主要的农业耕作类型。

  为了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大豆需求,大豆产量每年以600吨的速度增长,但如今大豆增产遇到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大豆,是属于豆荚类,吸收空气中氮元素到土壤中,也就是说,大豆不象玉米,是化肥反应型的,而是在其生长过程中,对氮元素的需求非常大。由于大豆将其能量代谢的一大部分都用于吸收氮元素,因此用于制造种子的能量较少,这就直接导致大豆增产十分困难。

  自1950年以来,美国本土用于种植玉米的地域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大豆种植区域却已经扩大的5倍,要想获得更多的大豆产量,则必须要种植更大面积的大豆。因此,现在出现了一个难题:如何在不占用日益干枯并且极容易发生火灾的亚马逊雨林的前提下,持续满足不断提高的大豆需求?

  亚马逊雨林汇集了全球最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具有非凡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她将雨水从海洋地带循环至内陆地带,保证巴西内陆农作物地区能有充分的雨水供应。再来,亚马逊雨林还是个巨大的碳元素贮存地,这三项中任何一项对人类都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导致二氧化碳的过多释放,给全世界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如果对巴西雨林持续破坏,那么将会释放无法计算的碳元素到大气中,进一步加速气候变化的步伐。

  巴西政府曾经承诺到2020年,减少80%的森林砍伐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延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不幸的是,如果大豆需求依然上升,经济压力将会导致这一目标很难完成。

  虽然砍伐森林主要发生在巴西,但其根本原因是全球肉类、牛奶、蛋类食物的需求增长,导致森林砍伐愈演愈烈。简单而言,挽救亚马逊雨林主要取决于尽快控制全球人口规模增长,从而控制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长。而对于现在全球已经富裕的人口规模,应该从食物链上进行控制,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消耗更少的肉类,从而减少对大豆的需求。如果要想在食物供应和食物消耗之间取得平衡,不光要从扩大食物供应着手,也要从减少人类需求这方面着手。

(引自人民网   2010年1月12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