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多样性论坛第一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时间
2023年3月10日下午2点
2.参加方式
线下会场:中科院植物所水杉楼多功能厅        
腾讯会议:982-493-214
3.日程                                                                  
14:00-14:05 开场
14:05-14:35 树木菌根类型调控亚热带森林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
            刘玲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4:35-14:55 节肢动物多样性介导植物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李  逸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14:55-15:15 气候和菌根类型对树种多样性-森林碳储量关系的影响
            闫国永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
15:15-15:25 讨论
15:25-15:30 总结
4.报告人介绍
刘玲莉
报告题目:树木菌根类型调控亚热带森林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
个人简介:刘玲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Fundamental Research、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刊物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系统解析了有机质分解的生物和非生物机制、地上-地下互作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生理生态过程对大气污染的响应。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Science Advances、 Ecology Letters等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
报告摘要:菌根真菌共生是植物提高养分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对物种共存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均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报告将介绍在不同多样性梯度下,丛枝菌根(AM) 树种和外生菌根(EcM)树种如何调节其养分获取策略,进而影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同时也将探讨不同菌根植物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稳定性。
李逸
报告题目:节肢动物多样性介导了植物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个人简介:李逸,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于202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目前主要基于BEF-China森林生物多样性实验平台从事高营养级节肢动物多样性、物种互作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Ecology、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等生态学主流期刊。
报告摘要:森林涵盖了全球近80%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并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实验表明,植物多样性可提高森林生产力和高营养级节肢动物多样性。然而,高营养节肢动物多样性是否能够调节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对BEF-China生物多样性实验平台乔木和不同昆虫类群连续5年的监测,我们发现植物多样性可显著提高不同类群的昆虫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且该多样性效应随营养级增加而减弱。此外,我们发现植物多样性可通过增加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多样性降低植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而提高森林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多营养级节肢动物多样性是植物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影响的重要调节因子,这也表明高物种多样性的混交林更能实现多营养级多样性和森林生产力的双赢。
闫国永
报告题目:气候和菌根类型对树种多样性-森林碳储量关系的影响
个人简介:闫国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何调节植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分别在Journal of Ecolog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Catena、Geoderm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多个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报告摘要:森林在全球碳储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保护森林,提高其碳储量一直被认为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树种多样性可以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影响森林碳储量。而气候因子(即温度和降水)和菌根类型与树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库密切相关,往往控制着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但气候和菌根类型如何/是否调节树种多样性与森林碳储量的关系尚不明确。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考虑气候因子和菌根类型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植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关系的普遍性、持久性和有效性的理解。本报告将系统介绍区域尺度上植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关系,并探讨气候和菌根类型对树种多样性与森林碳储量关系的影响。 

附件下载: